个人工具
视图

北京大学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北京大学(英語:Peking University,縮寫:PKU),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平津作戰失守北平后,北大与清华、南开迁昆明组建新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留守北京的學者於1939-1945年在北京成立淪陷區北京大學招收留守北京的貧寒學生,1946年北京大學由昆明回遷北平,接收了淪陷區北大學生。(维基百科:北京大学)

批评的不自由与日渐缩紧的审查

哲学教授吴飞2009年当选北大“十佳教师”后举行讲座,演讲内容后被总结成文字稿《今天如何做北大人》发表出来[1]

吴飞在这篇文章里,讲述了自己赴美归来后,对北大和中国的变化感到陌生和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理想北大人的愿景。这篇文章掷地有声、真情挥洒,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其中写道:

北大,没有了激情,没有了狂妄,精神的魅力也在歌舞升平的现实中渐渐消褪,甚至连一个三角地都无法保住。我们满眼看到的,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古怪建筑,不知所云的雕像,和花枝招展的公司名号;满耳听到的,是娱乐社团拉人招新的锣鼓喧天,和震耳欲聋的叫卖与广告。老师们,在花样翻新而又许以重金的课题压迫下,制造着成堆的学术垃圾;学生们,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改革的驱赶下疲于奔命,浪费着青春;北大,则在专业化的迷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梦呓中阉割着自己。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北大吗?这是曾经高高举起五四旗帜的北大吗?这是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吗?这是八十年代引领中国文化反思潮流的北大吗?从这样的北大校园走出去,你凭什么让人辨认出你是一个北大人?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生活,你靠什么让几十年后的人们记得你是一个北大人,就像我们记得几十年前的北大人一样?在今天的中国,怎样做一个北大人?

就是这样一篇好文,在2009年,还是十佳教师的优秀公开演讲。在2016年,稿件仍然收录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燕园网讯》。

但到了2024年,微信公众号“理想岛”转载这篇文章时,为了规避审查,不得不将吴飞原文中的“三角地”替换为“s角地”,将原文中的“文革”全部替换为拼音首字母“WG”。

即便如此,这篇公众号文章在不久后也很快被删除。对这篇文章前后的审查变化,完全能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言论环境是如何紧缩的。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