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政治斗争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理查德·派普斯《共产主义实录》一书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可以无止境地予以改造的,因此只要把惩治和教育结合起来,就可以造就出一批毫不利已的新人,甘愿投身到社会中为社会服务,实现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所描述的那种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完全没有私人或个体之分。”即使共产主义政权为达到此项目的而施行的高压政策能够收效,这种效果至多也只是暂时的,转瞬即逝...共产主义不能改变人的本性,这就注定它最后必将失败。列宁给 “无产阶级专政” 所下的定义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力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力,不受法律条文的约束,绝对不受任何规章制度的束缚,它完全是以暴力为基础的。”历史经验表明,这样的一种政权倒也真的行之有效:它曾经强行于俄国及其附庸国,强行于中国、古巴、越南、柬埔寨,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然而,它的代价是惨重的,那还不仅是无数人所遭受的种种苦难,而且是这些政权所为之奋斗的那个目标,即人人平等,也完全消失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董必武指「群众运动是不完全依靠法律的,甚至对他们自己创造的表现自己意志的法律有时也不大尊重,[...]助长人们轻视一切法制的心理」。改革開放前的政治運動師承自俄國十月革命,清华大学法学院苏亦工寫道「俄师教给我们的除了暴力、强权和欺诈外,还多了三样东西:仇恨、斗争和丧失自我。关于仇恨和斗争,凡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走过的人,哪个不曾有过‘仇恨在胸’、‘斗志昂扬’的经历?回首1921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史,[...]频繁不断的斗争,接踵而至的运动,无不弥漫着暴力和血腥。」改革開放後,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繼而2004年提出和谐社会,意味着中國「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所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仇恨心理和斗争哲学,进而它还意味着我们朝着抛弃(蘇俄)洋教条」。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政治报告、中共党章修正案等。新党章加入了“敢于斗争及增强斗争本领”和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独立学者温志刚表示,中国新党章的基本精神已经确定将斗争哲学取代过去数十年的建设哲学。他说:“党章基本精神已经决定他要以斗争哲学取代过去四十年的建设哲学、经济发展哲学。这种包含斗争的党章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共)总路线、新的纲领。在这个斗争纲领之下,才有李克强邓小平发展路线的继承者被全部清洗。”[1]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