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创建页面,内容为“{{#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format=JSON…”) |
|||
第29行: | 第29行: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 | {{ #dpl: linksto = | + | {{ #dpl: linksto = 主义 | count = 30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div> | </div> |
2025年2月4日 (二) 00:48的版本
浪漫主義(德語:Romantik;法語:Romantisme;英語:Romanticism)是一藝術、文學及文化運動,始於18世纪末歐洲,盛於1800至1850年间。浪漫主義注重情感、个人主义,提倡自然天性,对科学和工业持怀疑态度,带有赞颂过去、憧憬中世纪、摒弃古典主义的色彩。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啟蒙時代社会政治规范和科学理性的反思催生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最大,在史学史、教育、国际象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维基百科: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