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百年国耻教育”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22行: 第22行: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共青团中央]]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环球时报]]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人民日报]]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官媒]]
+
</div>
* [[洗脑]]
 
* [[感恩]]
 
* [[正能量]]
 
* [[主旋律]]
 
* [[中国梦]]
 
* [[伟大胜利]]
 
* [[墙]]
 
* [[言论审查]]
 
* [[网络管控]]
 
* [[媒体审查]]
 
* [[网络审查]]
 
* [[大外宣]]
 
* [[孔子学院]]
 
* [[大内宣]]
 
* [[假新闻]]
 
 
 
 
 
  
 
[[Category: 网络话语]][[Category: 时政词汇]]
 
[[Category: 网络话语]][[Category: 时政词汇]]

2023年3月13日 (一) 17:51的版本

百年國恥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一般观点认为其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开始,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当时之全国性政权为中华民国)成为战后四大国之一并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或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这一段时期,亦是中國主流的学者、政治人物用來描述中國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歷史的一個敘事框架。自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这一百年中,中国历史以清朝的衰落、战败和政治分裂为特征,接续的中华民国则持续了清末的政治动荡,而在这一过程中以西方列强、俄国和日本对中国施加的干预、领土侵占以及压迫构成了该段中国历史的主基调。 “国耻”这一表述源于中国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的失败以及随后的事态发展,包括19世纪90年代末的租界争夺。在此之后,民族屈辱的概念成为许多中国作家和学者讨论的焦点,尽管他们对民族屈辱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一般学者和宪政主义者对祖国的理解便与晚清时期的反清革命者有所不同。(维基百科百年国耻教育)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