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劳东燕”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1行: 第1行:
 +
[[File:劳东燕.png|thumb|300px|right|劳东燕教授]]
 +
 
劳东燕(197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期间曾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交换(2002—2003)。毕业后任职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2008)、教授(2016),曾在名城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访学。主要研究刑法学。曾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耶鲁大学、日本名城大学访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刑法中的学派之争与问题研究」「罪行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另参与撰写著作及教材多部,译作若干部。<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31067.html 海派评论 | 劳东燕: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ref>
 
劳东燕(197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期间曾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交换(2002—2003)。毕业后任职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2008)、教授(2016),曾在名城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访学。主要研究刑法学。曾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耶鲁大学、日本名城大学访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刑法中的学派之争与问题研究」「罪行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另参与撰写著作及教材多部,译作若干部。<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31067.html 海派评论 | 劳东燕: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ref>
  

2023年9月27日 (三) 16:07的版本

劳东燕教授

劳东燕(197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期间曾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交换(2002—2003)。毕业后任职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2008)、教授(2016),曾在名城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访学。主要研究刑法学。曾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耶鲁大学、日本名城大学访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刑法中的学派之争与问题研究」「罪行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另参与撰写著作及教材多部,译作若干部。[1]

2016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她代表教师致辞,开篇即引用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说中国一定会走出历史三峡,成为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的国家,并鼓励毕业生为此作出贡献,认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培养的不该是“君临天下式的领导”,而是“积极推动中国社会顺利通过历史三峡的领导人”。

2019年1月,劳东燕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劳燕东飞”,文章因批评时弊多次被删除,2022年2月发表《直面真实的世界》后被封号。之后,她又开设了微博“劳东燕2004”,认为如果允许政府无限制地收集人脸信息和其他个人信息,公众最终可能丧失隐私权,也不会带来安全,多次质疑疫情防控。中共二十大前,其微博被全部清空。(维基百科:劳东燕)

2023年9月《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增应处罚的事项,包括了“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感情、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的。”劳东燕以“劳东燕2004”的账号发表了文章《反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第34条2-3项规定》[2]。文章中指出新增条款标准模糊,可能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国家公权力干预公民个人日常,刺激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问题。劳东燕教授的发声引起了网络攻击和暴力。有网友评论道[3]

"从去年注册微博以来,劳东燕便在公共舆论场遭遇过多次攻击。今年重回微博以后,又一次一次的顶着各种莫名其妙的恶意,从专业的角度发出声音。以至于有网友为她担心,劝她悠着点。"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