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话语”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中国数字空间)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中共宣传机构使用的官方话语具有高度规范化、意识形态化和战略目的明确的特点,其核心功能是服务于党的[[执政合法性]]和社会控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特征和用法: | |
# 意识形态主导: | # 意识形态主导: | ||
− | + | 官方话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近年来更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术语被用来确立党的理论权威。 | |
# 高度抽象化和口号化: | # 高度抽象化和口号化: | ||
− | + | 宣传话语中常见抽象、模糊的词汇,例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等。这些词语赋予高度的解读弹性,方便应对多种情境。 | |
# 政治任务导向: | # 政治任务导向: | ||
官方话语常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例如“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同富裕”等。这些主题被塑造成重大政治成就,强化党的执政正当性。 | 官方话语常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例如“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同富裕”等。这些主题被塑造成重大政治成就,强化党的执政正当性。 | ||
第11行: | 第11行: | ||
话语体系自上而下高度统一,通过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党媒宣传逐级传达,确保口径一致。这种语言统一强化了党的整体权威。 | 话语体系自上而下高度统一,通过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党媒宣传逐级传达,确保口径一致。这种语言统一强化了党的整体权威。 | ||
# 对外宣传中的双重面貌: | # 对外宣传中的双重面貌: | ||
− | + | 在国际舞台上,官方话语试图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多边主义”等。 | |
− | + | 这种话语体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述,更是一种[[权力]]运作方式,旨在维护[[中共]]的执政稳定,同时塑造国内外对中国的认知。 | |
====中国数字时代=== | ====中国数字时代=== |
2024年12月10日 (二) 18:27的版本
中共宣传机构使用的官方话语具有高度规范化、意识形态化和战略目的明确的特点,其核心功能是服务于党的执政合法性和社会控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特征和用法:
- 意识形态主导:
官方话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近年来更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术语被用来确立党的理论权威。
- 高度抽象化和口号化:
宣传话语中常见抽象、模糊的词汇,例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等。这些词语赋予高度的解读弹性,方便应对多种情境。
- 政治任务导向:
官方话语常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例如“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同富裕”等。这些主题被塑造成重大政治成就,强化党的执政正当性。
- 团结与斗争并存:
在对内,对外宣传中,官方话语既强调“团结一心”,也突出“斗争精神”,如“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对外宣传则更多采用柔性语言以塑造正面形象。
- 统一性与层级传播:
话语体系自上而下高度统一,通过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党媒宣传逐级传达,确保口径一致。这种语言统一强化了党的整体权威。
- 对外宣传中的双重面貌:
在国际舞台上,官方话语试图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多边主义”等。
这种话语体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述,更是一种权力运作方式,旨在维护中共的执政稳定,同时塑造国内外对中国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