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报复社会”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Text replacement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在中国数字时代阅读更多【{{PAGENAME}}】相关的文章]" to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chinese%2F 谷歌搜索:更多 CDT【{{PAGENAME}}】相关文章]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PAGENAME}}/ CDT 网站:【{{PAGENAME}}】相关文章索引]")
(Text replacement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FULLPAGENAME}} 更多{{FULLPAGENAME}}相关文章]" to " ")
第22行: 第22行: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FULLPAGENAME}} 更多{{FULLPAGENAME}}相关文章]
+
  
 
<!--  
 
<!--  

2021年11月14日 (日) 05:35的版本

这里指中国底层社会民众遭受欺压之后,或因投诉无门,或因司法不公,困顿绝望,发生报复社会的行为,导致无辜者受害的悲剧。

从抚州钱明奇到厦门陈水总,再到这次安顺张包钢,反复在说一个道理:健康的社会得让人说话,得有讲理的地方,得让人有诉说委屈的渠道。与其走向人人防控,不如疏通争取公义的渠道。

“一个人,一个方向盘,就可以使一车人葬身湖底。不要轻视每一个人的怨气、委屈与愤怒,每一个人的怨气、委屈与愤怒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关注他们、安抚他们、帮助他们,以免他们与公众玉石俱焚,同归于尽,而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报复社会”就遮蔽了一切。”[1]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