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底白字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一种网民对政府官方通报的昵称。中国政府机关常以蓝底白字的设计来发布“权威发布”、“警情通报”等官方消息,因其统一口径和不容置疑的性质,网民以“蓝底白字”这一政治语言来指代“官方版本的真相”。
该词不是指“公民”头像微博快闪运动或Windows蓝屏错误。
灾难悄无声息
2023年4月,北京长峰医院火灾造成29人遇难,但因中国对灾难报道的严厉审查,媒体对此默不作声,有网民评论道:
新闻只有喉舌,真相只有蓝底白字通报。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被欺骗的世界里,就这样还有人觉得够了与幸福。[2]
时评人长平在评论文章中写道:
在人人手机自拍的时代,一场医院大火几乎不可能没有视频上网。然而,比救人更迅速的是,这些视频被删得干干净净。网络传播也遭到严格限制。一场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列出翻车事故可以连续十天上“热搜”,“淄博烧烤”可以火遍全网,一只熊猫的病亡引发全民悲悯之心。相比之下,4月18日中午,北京长峰医院的至少29名患者,可以说是静悄悄地与世长辞了。一直到官方通报之后,传播和讨论被严格控制之后,这个消息才从容不迫地出现在“热搜”榜上。[3]
警情通报取代媒体报道
2022年9月,贵州隔离大巴侧翻事件造成27人死亡,是新冠清零政策导致的一系列人道灾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因习近平宣传“亲自指挥”新冠清零,故此事件敏感度极高,全网禁止讨论且媒体仅能转发通稿。微信公众号“熟了橘”对此评论:
今天凌晨,贵阳市涉疫人员转运车辆在行驶至黔南州三都县发生事故,已造成27人遇难。
这样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的传播时间轴大致如下:
1)午后时分在社交媒体流传;
2)13时许,警情通报,大多数官媒转发通报内容;
3)17时许,财新发布《贵州一大巴车凌晨侧翻27人遇难 乘客为疫情转运人员》;
4)18时许,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发布《贵州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开展黔南州三荔高速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工作》。
上述这些内容中,1)可称为新闻线索;2)属于政府发布;3)是真正的新闻消息;4)属于宣传通稿。
也就是说,上述四个东西中,只有财新一家发布的,才叫做「新闻」;
悲哀的是,截至目前为止,全中国也就只有财新这一家媒体,发布了关于这个事件的「新闻」。我引述其中导语部分的一段如下:
社交平台上有消息称,事故车辆为疫情隔离运送车。对此,三都县应急管理局人士向财新确认,事故车辆所乘人员为贵阳至荔波的疫情转运人员,途经三都县,其他情况不清楚。[4]
“通报时代”
2024年1月,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在第四届中国短视频大会主论坛发表题为《强化短视频引擎作用,赋能主流舆论宣传》的演讲,称“不做跨省的舆论监督”,“不看别人的笑话”,“只转发正能量”,引起网民热议。媒体人彭远文撰写文章《新闻“通报时代”》,称2022年的“丰县事件”是新闻“通报时代”的典型案例;上海新冠疫情封城,则让人看见“通报时代”的后果。该文在发布后遭到删除。
在“等通报”的过程,受众逐渐形成了消费习惯,消费习惯再塑造价值观——在相当一部分受众眼里,“通报”即为事实。
最大的赢家是政务号:各类“XX发布”“XX平安”成为超级大号,比很多媒体的粉丝还多,也就是说,今天很多人获知信息,不是来自媒体,而是来自官方。有心人如果统计一下政务号的发展趋势,与媒体的影响力进行对比,很可能正好呈现一条交叉的曲线。
如果要写“通报时代”,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章节:官方通报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一个份量越来越重的信息渠道?比如说,微博头条抖音快手这样的平台,是如何扶持这些政务号的?GR(政府关系)在这类公司中是如何运作的?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正如媒体会拿官方通报背书一样,政务号也是平台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个工具。
所以“通报时代”是一个各方共谋的结果,但背后都指向了一个源头。
也许有人会说:信官方难道有错吗?如果官方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信息越来越多,它替代媒体有什么问题呢?
这里提两件事:一个是去年3月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关于政务公开的第六章被整章删除;另外一个是裁判文书网,虽然保留下来,但大缩水已是必然,以后想看到srz案这样的判决书,恐怕难了。
所以,所谓“通报时代”,就是一个公权大幅扩张,媒体同步萎缩的过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