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历史的垃圾时间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历史的垃圾时间”指的是某个历史进程或事件接近尾声时,人们认为其结果已不可逆转,而剩余的时间或事件对总体结果影响甚微。网民在使用时,实际是在暗示中国现行政权垮台已成定局,但普通人需着眼于如何度过这样的“垃圾时间”。结论多种多样,包括小心躲避王朝后期疯狂的文字狱躺平而不是向错误的方向努力等,并称“垃圾时间”有可能长达数十年,影响数代人。也有网民抱有“看戏”的心态,互相勉励称“一定要熬过,见证他们的下场”。此用语比加速主义更加悲观。

参见 中国经济光明论

该词源自体育比赛中的“垃圾时间”概念,指的是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悬殊到无法改变胜负结果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通常主力球员会被替换下场,比赛的激烈程度降低,胜负的悬念也已经消失。微信公众号智本社2023年的文章《历史的垃圾时间》对此总结:

通常,我们说“比赛进入垃圾时间”,它最起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确定的倒计时;二是失败的结局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如果身处那个时代,又如何知晓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下一段历史从哪里开启?更重要的是,“垃圾时间”是相对大概率的失败者来说的,对于潜在的胜出者而言,那是“一元复始”。[1]

“历史的垃圾时间”并不是历史规律论断,而是以一种不特指中国的方式探讨中国当下环境,目的是规避网络审查。作家押沙龙2024年7月在微博评论罐车乱象调查时写道: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是个相当安全的说法,我在写公号文的时候也喜欢用类似的话。比如要是想说周围的环境有点消沉,我就会说“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消沉期”,“整个世界都在逆全球化”,其实外边的世界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但是这么说比较安全。[2]

前苏联和大清的垃圾时间

苏联的崩溃是米塞斯推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也是苏联权力高度集中的民族国家制度的失败。民族国家失败的比比皆是,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成为民主国家,即民族国家内部的权力未能合法化、未能落实到国民手上。“王在法下”,国家权力从统治者过渡到国民,且以宪法约束之,这是古今之变,亦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难题。这就是政治学的逻辑[3]。在时代变迁中,政治权力结构是幂律化还是橄榄型走势,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国家现代化道路是和平的改革的,还是暴力的曲折的。明代,正是世界近代文明开启之时代,相权废止关闭了国家现代化的大门。由此,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

中国进入垃圾时间了吗?

不少人开始提出“中国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时间”的说法,这是出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发展趋势的一种批判性评价。这种观点认为,当前的中国在某些方面可能陷入了一种停滞、不作为或者低效的状态,具体原因可能包括:

  • 经济发展放缓: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经济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可能导致一些人认为当前的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
  • 社会问题积累: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可能在一些专家看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
  • 政治体制问题:对于政治改革的期望可能没有实现,某些专家认为政治体制的僵化和缺乏透明度导致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受限。
  • 创新动力不足:一些人认为,当前的中国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方面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缺乏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突破性进展。
  • 国际环境变化: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中美关系的紧张可能导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影响其全球影响力。

官媒反应

该说法经网络热议后,多家官媒试图对其驳斥。2024年7月11日,《北京日报》称“垃圾时间论”是伪学术概念,讨论如何度过历史的垃圾时间是强行制造焦虑情绪,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

2024年7月17日,江苏新华报业网刊文称历史垃圾时间说法是“不问真假草率引用,继而炮制出大量‘躺平’‘看戏’的论调。”以“中国经济成就”驳斥并强调以“个人积极奋斗”来回应此说法[5]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历史的垃圾时间

歷史的垃圾時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流行用語、網絡用語、史觀、概念和迷因。該詞自2024年7月起流行於中國大陸,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或政治狀況已經嚴重惡化,且無法扭轉,最終走向失敗的時期。

在2024年7月,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儘管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长5.0%,但多家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史丹福大学教授斯科特·罗泽尔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中国人面临失业贫穷等问题,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大幅下降,消费者不愿花钱,企业不愿意投资,这种信心危机正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美国之音引用评论指,中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习近平统治时期下经历2019冠状病毒疫情,其「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历时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后果是导致中国经济重创。中国当局禁止其人民对习近平的政策作出批评,甚至相关的关键词也被禁止。

而中国年轻人面对此现实,意识到中国经济在此情况下比日本泡沫经济爆破后的「失去的三十年」时期更为恶劣,而中国当局却未有方法对应,加上一系列包括内捲化等内部问题,部份中国年轻人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选择以躺平消极迴避现实。而另外也有中国民众泛起移民至海外的情绪,以脱离中国严峻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