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受教育权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女性在受教育上的歧视现象
- (1)城乡教育差距:农村女孩受教育机会仍然较低
1. 受经济条件影响: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村地区,尽管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但女孩可能因学杂费、生活成本等原因辍学。
2. 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家庭仍然存在**重男轻女** 的观念,认为女孩早晚要嫁人,优先让男孩上学,导致女孩辍学率相对较高。
3. 早婚早育问题:部分贫困地区仍存在未成年结婚或过早进入劳动市场的现象,使得部分女孩无法完成高中及以上教育。
【数据支持:虽然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超过90%,但在偏远农村地区,女孩的高中入学率仍然低于男孩,主要受经济和家庭观念的影响。】
- (2)学科和专业选择上的性别偏见
1. 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女性比例偏低:
女生在理工科、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而在教育、医学、文科等专业的比例较高。
原因包括家庭、社会刻板印象(如“女生不擅长数学”)以及缺乏女性榜样的激励。
2. 部分高校或专业仍有隐性性别限制:
过去,一些军事、航天、工程等领域的专业对女性招生有名额限制或额外要求(如更高分数线)。
近年来,这种做法已逐步减少,但在某些院校和行业中仍可能存在隐性限制。
【典型案例:2018年,某高校的飞行员专业仅招收男性,引发公众对教育性别歧视的讨论。】
- (3)就业歧视:女性高学历却仍面临更大求职挑战
1. “学历要求更高”:
很多用人单位对女性求职者提出更高学历门槛,例如同等岗位,女性可能需要硕士学历,而男性本科即可。
2. “婚育歧视”:
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男性,尤其是未婚未育的女性可能被认为“结婚生子后会影响工作”。
3. 职业发展受限:
在某些技术或管理岗位,女性晋升机会相对较少,导致部分女性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职业发展仍然受限。
【数据支持:女性在大学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但在许多高薪科技行业和领导岗位上的占比仍然远低于男性。】
- (4)社会观念的隐性影响
1. “女孩子读书太多没用?”
在部分家庭和社会舆论中,仍然存在**“女生学历太高会影响婚姻”**的偏见,导致一些女性在追求高等教育时受到阻碍或压力。
2. 女性受教育后的回报问题:
由于就业歧视和家庭责任的压力,一些女性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最终选择回归家庭,导致“教育回报率”相对较低。
中国数字时代
- 春天十七个瞬间|江苏把人口首次负增长归因“受过高等教育女性占7成”,评论翻车
- 【404文库】Belonging Space|纪念“铁链女事件”一周年:民间报告分享
- CDT 中与本词条相关的文章
- CDT搜索:更多和【女性受教育权】相关文章
- 谷歌搜索:更多 CDT【女性受教育权】相关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女性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一种人类权利并被理解为一种自由的权利,明确了对儿童进行初级教育、对所有儿童推广中等教育的义务、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对未接受过完整初级教育的个体进行基础教育的义务。除了这些规定个体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之外,受教育权内容还包括消除各级教育系统内的歧视、建立最低标准以及提高教育质量。 受教育权规定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的第26条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第14条中, 在1960年教科文组织的反教育歧视公约中、欧洲人权公约第1号议定书以及1981年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得到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