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Drop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隔空投送(英语:AirDrop)是蘋果公司的MacOS和iOS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隨建即連網路,自Mac OS X Lion(Mac OS X 10.7)和iOS 7起引入,允许在支持的麦金塔计算机和iOS设备上传输文件,无需通过邮件或大容量存储设备。 在OS X Yosemite(OS X 10.10)之前,OS X 中的AirDrop协议不同于iOS的AirDrop协议,因此不能互相传输。但是,OS X Yosemite或更新版本支持iOS的AirDrop协议(使用Wi-Fi和藍牙),这适用于一台Mac与一台iOS设备以及两台2012年或更新版本的Mac计算机之间的传输。使用旧AirDrop协议(只使用Wi-Fi)的旧模式在两台2012年或更早的Mac计算机之间传输也是可行的。(维基百科:AirDrop)
四通桥事件
Chris是一名苹果iOS开发程序员。2022年10月的四通桥事件后,Chris在成都地铁里用隔空投送(AirDrop)传播抗议标语,遭拘留15天。他在发表于独立媒体“WOMEN我们”的substack上的文章《艾未未、AirDrop和三封邮件:一个同性恋政治犯的成长史》[1]中分享了拘留期间如何遭到警方暴力殴打以及针对同性恋者的歧视。获释后,他被社区网格员骚扰,被迫搬迁,最终和相爱多年的伴侣一同逃离了中国。
除Chris外,成都、上海、广州等多地均有人用 AirDrop 传播四通桥相关抗议标语。2022年11月,在Chris获释后不久,苹果公司开始限制中国用户使用 AirDrop,不允许针对陌生人永久开启 AirDrop 功能,而是每10分钟自动关闭。中国是第一个被苹果施加相关限制的国家,苹果12月开始给全球用户施加同样的限制[2]。
逃离中国后,Chris和伴侣生活在美国。Chris持续追踪苹果公司的自我审查和技术阉割[3]。2024年11月,他在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一场线下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4]。
在文章《艾未未、AirDrop和三封邮件:一个同性恋政治犯的成长史》中Chris写道:
2022年,我29岁,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做IT工作。那是我和邱桐在一起的第八年,他是媒体编辑。一轮让我恼火的封控结束后,我被允许回到办公室上班。10月13日中午,邱桐给我发信息,“北京有人‘冲塔’(游戏术语,其词义逐渐引申为冒着重大风险反对当权者)。”会议一个接一个,下午3点我终于回到工位细究他发的信息。彭载舟标语的每一个字我都深深赞同。同事们也在讨论这件事,我又激动又担忧,彭载舟怎么样了?我能做什么呢?
接下来两天,我和邱桐出门遛我们的小狗皮卡的时候,讨论了很多声援的方式,最后决定用AirDrop。从一个iOS软件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式。我很懊悔,因为工作错过了彭载舟号召发起抗议的日子。直到中共二十大开幕第二天,也就是17日,我踩进上班的地铁,点亮手机屏幕,才想起来自己的计划。
顾不上多想,我走到两节车厢的连接处,那里没有摄像头。地铁上人挤人,我把放电脑的书包背到胸前,手机伸进包里,眼神往下瞟,顺着AirDrop识别到的苹果设备快速挨个点过去。地铁转线的楼梯也在监控盲区,虽然人会少一些,但我也尽量在发。这样上班下班路上发了两天,我给三百多人发了四通桥标语,有一半的人选择了拒收。
工作照样忙碌。我所在的公司开发教培App,行业腾飞那几年,加班是家常便饭。公司几乎占据了一整栋41层的写字楼,我们研发组在38楼。同事们都很年轻,互相之间关系不错,我们还有一个私下的聊天吹水约饭群。20日晚上快八点钟,我帮同事解决了一个代码问题后准备下班。写字楼方方正正,中央是电梯,最外一圈是玻璃门围成的会议室,中间是一排一排的工位。我坐回工位收拾东西,突然抬头,看到至少七个黑衣中年人朝我走过来。
“你是张堃是吧?”
“是的。”我有些惊慌地回答。
“我们是公安局的。”一个人快速地给我晃了一眼他的警察证。
右边的男声紧接着出现:“手机密码是好多(多少)?”
我本能转向右侧,几乎是同时,后方出现一只手,猛地打在我的右脸上,顺势将我的头压向左侧。男声重复了问题:“密码是好多?”我没立马回答。我不记得数字,只记得密码手势,正在对应回想的时候,一直按在我右脸上的手移开了,更用力地扇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晕眩中我看见同事们望向我这边。 “莫不老实,赶紧说密码!”身后打我的人警告我。
得到密码后,一只手很快调出我在地铁传播的标语照片,递到我面前:“知道为什么了吗?”我回过神来点头答应,只觉得他们小题大做。我按照要求交出了所有电子设备,双手被束到身后拷起来,两个警察押着我进了电梯。我经过沉默的同事们,脑袋里一半空白一半难堪。
中国数字时代
- 【404档案馆】第231期: 被听到的呐喊、跨越国境的联结与看见少数群体的努力——“白纸革命”及其余波
- WOMEN我们|北京“白纸运动”一周年:连接、想像与去魅
- 歪脑|白纸抗议催生海外公民组织: 相同精神,不同模样
- Matters|大声说:“从负到零的公民行动”,在上海白纸运动的一周年
- CDT 中与本词条相关的文章
- CDT搜索:更多和【AirDrop】相关文章
- 谷歌搜索:更多 CDT【AirDrop】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