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TikTok难民进入小红书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Tiktok难民.jpg

2025年1月,由于美国政府出台《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的应用程序法案》预计将导致TikTok在美国的运营关闭,“#TikTok难民”(“#TikTokRefugee”)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大批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推动小红书APP登顶美国区App Store免费应用榜首。《时代》分析认为,其蜜月期不会持续太久,认为这是一种抗议美国政府禁令的形式,并指出小红书很可能也面临相同的潜在禁令,并非美国人长期的替代品。此事件也导致小红书概念股涨停。(维基百科)

这波迁徙潮自然为小红书带来了泼天流量,据悉仅在两天内就有超70万用户新注册了小红书,他们在新发的帖子中普遍自称为“TikTok难民”(TikTok Refugee),一些人还明确表达了对于TikTok禁令的抗议。与TikTok和抖音不同的是,小红书app目前暂未进行国际版和国内版的分区,因此中美网友均能下载到同款应用,这种内部联通间接帮助美国网友实现了的“反向翻墙”,打破了双方长期以来的交流壁垒。对于许多中国小红书用户而言,社区中突如其来的各种中英夹杂问候让人感到稀奇,自此2025年开年中美两国民众的一场大型友好交流活动意外展开了[1]

那么,双方的这场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首先,有不少美国网友惊讶于中国网友的热情欢迎,只需要随便发条自我介绍顺带骂骂美国政府,就能收获大把的中国粉丝,并得到数百甚至上千条积极回复。其次,在整体友好的交流氛围下,双方以“猫税(Cat Tax)”、“提问/问答”、“互教中英文”、“发照片”、“对账”等方式进行积极互动。其中,“对账”指的是双方各自分享自己的日常花销。美国网友惊讶发现,原来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条件非常优渥,医疗成本很低,也没有债务。相反,中国网友则发现,一些美国人生计艰难,甚至需要打两份工才能维持生活。且不论参与对账的双方是不是在本国阶层相近的两批人,但小红书平台无疑聚集了中国当前最乐观、最幸福、最满意现状的一群人。当然,这并不影响不少国人在对账后率先得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结论。

有网友表示,这种双方的直接交流可以很好消除误解、消弭仇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多数人都更接近胡友平,如果没有那些仇恨教育宣传,而让舆论市场自由生长,那么一切都有可能归于正常与美好。也恰如美国网友Jaybill McCarthy所言“我们都在试着了解彼此,但最终发现,我们的相同之处比不同之处要多得多,因为我们都是人类”。一个令人感动的小插曲也证明了双方交流的必要性,美国网友Katharina发视频寻找中学时候的交换生好友Simon,结果在热心网友们的积极帮助下,这位失联多年的好友很快就被找到了。在这个历史性的中美大联欢时刻,有人问能不能把小红书留作一个互联网治理和发展中美民间友谊的特区,让自由交流的现状维持下去呢?这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证明吗?

网友在小红书发了习近平照片

然而,这样的美好期待最终可能落空,就在几天前小红书连夜招聘英文内容审核员,显然泼天流量也带来了巨大的审核风险敞口。一些抖音难民落地小红书后,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陆续收到了各种违规提示。例如,有人在自我介绍时提及自己是女同而被直接封禁,有人仅因外衣颜色与肤色接近而被系统判定为裸露,有人因为提出政治、历史问题而收到限制他人评论的处罚,有人则是毫无政治敏锐的直接发布了习近平的照片…其实一直以来,小红书都是中国审查尺度最为严厉的平台之一。例如,中国数字时代曾公布了一份“小红书审查知识库文件”,其中与习近平有关的敏感词高达564个,而这仅仅只是2020年75天时间里新增的内容。

另外,还有美国网友在交流中发现了诸多丛林、黑暗的细节。有犹太裔网友表示想要了解中国的犹太教时,被人以希特勒的表情包冒犯回复。有黑人小哥在询问中国人对黑人的看法时,收到了各种直白的歧视黑人的回答。而稍加对比不同的美国网友的粉丝增幅就能发现,白男白女总是能轻松得到最多的关注和追捧,这种种族偏爱实在是有些过于明显。一位美国网友在小红书评论区谨慎询问道“有人能解释下这里的纳粹分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好像比我预期的要多得多,有点担心”。还有很多美国网友并未发现,他们在看待政府权力、数据安全、个人隐私方面与多数中国网友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虽然双方在TikTok问题上临时达成了一致,但在谈及15年前的谷歌撤出中国事件时,很多中国网友又都表达了对中国政府当年做法的高度认可。

有网友认为,目前在小红书上的中美交流,依然是不够充分的,双方仍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和误解。美国网友偷看到的只是一个美丽的中国泡泡,有许多中国人是没有能力在这里进行自我展示和回应的。同时,一些海外网友的问题,也很难在一款中国应用上得到答案。例如,有人问“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让贪婪的人不会爬到顶峰并剥削人民”、“你们对于习近平和习近平思想有何看法”……但即便如此,在全球化进程面临倒退挑战之际,中美两国民众之间这次颇具意义的短暂交汇,即便只能持续数天,也足以载入史册,值得纪念。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开放始终是两国民众的共同期待。

隐私和审核问题严重

福布斯专栏作家、人工智能专家杰森·斯奈德 (Jason Snyder) 就Tiktok难民事件撰文批评:小红书看似无害,但其实存在严重的隐私审查和对民主的影响问题[2]。作者指出,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小红书的隐私政策和内容管理策略受中国监管框架影响,每一篇帖子都需符合中国当局的话语体系。

作者引用包括中国数字时代在内的资料指出,小红书会审查涉及政治敏感议题的内容,例如批评中国的网络政策或讨论新疆人权问题。这种操作方式使平台成为一个“温和的审查工具”,鼓励用户自我约束,规避争议话题。

此外,小红书的隐私政策允许广泛收集用户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浏览历史和设备信息,并可能与第三方或政府共享。尽管平台声称此举旨在“提升用户体验”,但其数据使用的透明度问题引发了对用户隐私的担忧。

作者指出,小红书算法的更严重问题在于其潜移默化地塑造用户观念。算法倾向于优先展示国家认可的叙事,同时抑制可能被认为“有害”或“争议性”的内容。这种倾向导致许多用户逐渐适应“自我审查”的行为,避免提及敏感议题。

作者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称,小红书的年轻用户在讨论如何避免内容被删除时,分享了许多“如何遵守规则”的建议,这种行为无形中将自我审查和遵从平台规则正常化。与此同时,该平台还通过网红文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力。那些迅速成名的网红往往避谈政治话题,以保持平台上的高曝光率,而年轻观众则模仿这种行为,使得平台内的文化趋于保守和顺从。不仅如此,作者引用心理学家的研究表示,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特别是在控制冲动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该平台的算法利用这一弱点,通过奖励顺从行为和强化特定叙事,潜移默化地塑造用户的思想模式。

作者还指出,小红书的迅速崛起对民主社会的开放理念构成了威胁。“平台输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模式,以数据收集、审查机制和算法偏向性为手段,逐步改变公众对言论自由和隐私的期望。”

最后,他表示,小红书的兴起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全球社会如何应对数字化挑战的考验。它提醒人们审视平台背后的隐形规则和意识形态输出。“在这个由算法塑造的数字世界中,如何确保自由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社会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强监管、普及教育并鼓励个体行动,小红书的崛起或许能成为一个推动数字生态改善的契机,而非民主理念滑坡的开端。”

参见: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