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案审判”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Category: 网络视频”为“分类: 影视馆”)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张世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签署,呼吁中国公民“恪守良知、责任、[[民主]]、[[法治]]现代公民理念,维护民权民生,推动良法之治”。2012年5月29日,[[公盟]]创始人之一、法学博士[[许志永]]发表文章《中国新公民运动》,正式发起“[[新公民运动]]”。 | |
− | + | ||
+ | 新公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法治]]的[[自由]]中国、正义幸福的[[公民社会]]和“自由、公义、爱”的新民族精神,推动从[[专制]]到[[宪政]]、从臣民到公民的政治和社会转型。新公民运动的具体活动包括倡导教育平权、官员财产公示,以及组织公民同城聚餐等。更多关于新公民运动的信息请参见中国公民运动网站。因为这些倡导活动,新公民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直遭受打压。 | ||
+ | |||
+ | 2012年7月5日,几百名学生家长聚集到教育部信访办,张打横幅、高喊口号,要求政府落实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后被警察制止,还有家长遭警察殴打。因为这一行动和其他倡导活动,新公民运动组织者许志永、赵常青、[[丁家喜]]等人于2013年被捕,并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起诉。2014年1月22日,下旬、农历春节前夕,他们的案件在分别在北京不同级别的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他们后来都被判刑。 | ||
− | + | 该[[纪录片]]包括2012年7月家长在教育部门前聚集、以及2014年1月22日许志永庭审法院外的现场视频,还有对新公民案家属、案件辩护律师、学者,其他新公民运动支持者的采访等,公民意识高涨。 | |
+ | 片中,许志永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公民运动希望把社会问题纳入司法渠道,并且认为在[[维权]]过程中要多换位思考。即便是持如此温和的立场,当局仍将其当作国家公敌严酷打压。在他受审当天,数百名民众到法院外支持,援引《宪法》三十五条,指出该案是侵犯[[言论自由|公民言论表达自由]]的不公审判。学者[[郭于华]]说:如果我们等待一个社会空间、等待一个现成的公民社会,那是没有的。行动就是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开辟空间,在没有缝隙的地方打开缝隙,在逐渐把它扩大。 | ||
− | + | 创作者简介: | |
− | + | [[艾晓明]](1953—),[[女权主义|女权学者]]、写作者、[[纪录片]]工作者。艾晓明关注公共事务,持续参与社会倡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纪录片,拍摄了多部记录中国公民维权运动的作品。因其倡导行动,艾晓明长期面临政府打压,但依旧持续抗争至今,记录真实的历史。 | |
− | |||
− | == | + | <embedvideo service="youtube">https://youtu.be/2U4uNjs7iyc?si=BMyt-8fVQHxOTJ9P |
− | + | </embedvideo> | |
+ | === 中国数字空间 === | ||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 | {{ #dpl: linksto = 许志永|count=30 }} |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 | </div> | ||
<!-- | <!-- |
2025年3月13日 (四) 23:12的最新版本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张世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签署,呼吁中国公民“恪守良知、责任、民主、法治现代公民理念,维护民权民生,推动良法之治”。2012年5月29日,公盟创始人之一、法学博士许志永发表文章《中国新公民运动》,正式发起“新公民运动”。
新公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法治的自由中国、正义幸福的公民社会和“自由、公义、爱”的新民族精神,推动从专制到宪政、从臣民到公民的政治和社会转型。新公民运动的具体活动包括倡导教育平权、官员财产公示,以及组织公民同城聚餐等。更多关于新公民运动的信息请参见中国公民运动网站。因为这些倡导活动,新公民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直遭受打压。
2012年7月5日,几百名学生家长聚集到教育部信访办,张打横幅、高喊口号,要求政府落实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后被警察制止,还有家长遭警察殴打。因为这一行动和其他倡导活动,新公民运动组织者许志永、赵常青、丁家喜等人于2013年被捕,并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起诉。2014年1月22日,下旬、农历春节前夕,他们的案件在分别在北京不同级别的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他们后来都被判刑。
该纪录片包括2012年7月家长在教育部门前聚集、以及2014年1月22日许志永庭审法院外的现场视频,还有对新公民案家属、案件辩护律师、学者,其他新公民运动支持者的采访等,公民意识高涨。
片中,许志永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公民运动希望把社会问题纳入司法渠道,并且认为在维权过程中要多换位思考。即便是持如此温和的立场,当局仍将其当作国家公敌严酷打压。在他受审当天,数百名民众到法院外支持,援引《宪法》三十五条,指出该案是侵犯公民言论表达自由的不公审判。学者郭于华说:如果我们等待一个社会空间、等待一个现成的公民社会,那是没有的。行动就是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开辟空间,在没有缝隙的地方打开缝隙,在逐渐把它扩大。
创作者简介:
艾晓明(1953—),女权学者、写作者、纪录片工作者。艾晓明关注公共事务,持续参与社会倡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纪录片,拍摄了多部记录中国公民维权运动的作品。因其倡导行动,艾晓明长期面临政府打压,但依旧持续抗争至今,记录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