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新话大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第97行: | 第97行: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 | [[Category:新冠疫情敏感词库]][[Category:新冠病毒事件]][[Category: | + | [[Category:新冠疫情敏感词库]][[Category:新冠病毒事件]][[Category:党国话语]] |
2022年5月8日 (日) 03:26的版本
“豆瓣疫情文学”曾在3月初短暂流行过一阵,网友将文学作品中经典段落的关键词,替换成了新冠疫情的相关词汇,以调侃过于频繁的核酸检测、去哪里都要亮一下的“行程码”。不难发现,核酸、绿码、带星、中风险地区,这些我们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时都不存在的词已经渗入日常生活,而它们诞生的起点自然是新冠疫情。
在本轮疫情中,又有一些或官方或民间的词被挖掘、被创造。还有一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词语,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比如“尽锐出战”这个成语过去不太常见,这段时间成为新闻报道里的高频词,用于形容全国各地、各系统派出精锐力量,支持上海防疫工作。
再如“小阳楼”“小阳人”等用于形容出现感染者的楼栋和感染者本人的词语。我们在采访一位村级基层公务人员时得知,他们的工作群里通常用“羊”的emoji来代替阳性感染者,发现感染者变成“捉羊”,转运叫“迁羊”;阳性却没来得及转运的叫“老羊”,新检测出的感染者则叫“新羊”……不幸的感染者被刻意萌化,这幽默可以说是相当残忍。
更多的词语来自于生活现实。抢菜、团长、硬通货、以物换物……原本一天三顿都靠便利店的年轻人,关心起米面油肉蛋奶等基础粮食,物资短缺的情形下,我们瞬间懂得了很多老一辈始终坚持的生活理念:要多囤菜、少浪费,粒粒皆辛苦。
这当中出现了不少主动或被动的新生活方式,比如说水培小葱以解决买不到问题;让自己的猫卖萌换取邻居的蔬菜;有的小区团购馒头要“摇号”,结果摇上了又因为馒头店产能不足被欠了货……
还有源头已不可考的网友把以前工作中理解片面的词汇根据疫情封控下的实际经历归纳了新悟,比如leadership:团长;commitment:保证成团;sustainability:汤还能再下一次面;OKR超越KPI:牛奶提前到了;ROI:两根黄瓜换了半斤虾。
疫情之下,每一个词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整理了部分官方和民间新词,相信身处其中的你,也能通过它们想起有关疫情的二三事。
官方政策类词汇
- 老词新用
1.尽锐出战:成语,指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杀手锏,出自《晋书·苻生载记》。
2.披坚执锐:成语,身着铠甲,手拿锋利的武器,出自《战国策·楚策》。
3.日清日结:原是一种管理方法,指一个工厂内当天的产量、质量等要清楚,当天的统计结果、结论也要清楚。现指当天发现的感染者及密接者当天即转运或隔离。
4.摸清本底:指弄清楚疫情“底数”,也就是感染者及密接者数量,此前常用于各项科普工作推进。
5.挖潜:原指挖掘隐藏的潜力,现多用于找方舱场所、挖掘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潜力,缓解居民在采购、配药等方面的困难。
6.压茬:有解释称最初是形容农民种稻子一茬一茬地种。“十九大”报告中的“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让压茬进入了官方表述体系。在疫情管理中,压茬指划分区域,分区分批实施筛查,循序渐进清除病毒。
- 缩写词汇
1.“三区”:即防范区、管控区和封控区,是在“中高风险区”之外,另一种布置社区防控手段的区域划分方法。“三区”由松至严,对应不同的封控及管理措施。
2.“四应四尽”:指“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也就是应该核酸检测的,必须检测;应当收治或隔离的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必须收治和隔离。
3.混管捉阳:指在混合核酸采集(多人的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检测的方法)异常后,再单人单管采集,找出其中的阳性感染者。
4.保供稳链:保障供应、稳定供应链,让生产、配送等环节尽可能不受到疫情影响。
- 形象表达
1.围住捞干: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围住、捞干、扑灭”的原则。“围住捞干”指发现、管理并切断传播链条,也就是发现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并将其隔离治疗。
2.全域静默:指封控区人员禁止出户,管控区人员禁止出单元(参加核酸采样即出即回),全体市民非必要一律不出门、不上街、不到公共场所。
3.拔掉钉子:指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小区、重点场所聚集性疫情实施“拔钉子”工程,彻底切断传播链。
- 全新表述
1.社会面清零:指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后,通过综合防控,实现所有新增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隔离管控场所或闭环管理场所内发现,社会面不出现阳性感染人员,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无疫小区:14天内没有发现阳性感染者的小区。
民间,这些词被创造/重新定义
- 疫情新称
1.小阳楼:指有阳性病例所在的楼栋,官方称之为“封控楼”。
2.阳了/小阳人:指核酸呈现阳性/新冠疫情阳性感染者。
3.中队长:指抗原检测为阳性(两条杠)的人。
4.小队长:指抗原检测为阴性(一条杠)的人。
- 生活新词
1.抢菜:因快递、配送停运,每天定点蹲守在生鲜App,与其他用户一起PK手速及运气的买菜方法。
2.团长:在抢不到菜、快递停运的情况下,保障了部分上海居民物资的社区团购发起者。
3.盲盒:蔬菜不再按斤按两明码标价,而是几种一起打包出售,在到手前消费者不知道蔬菜包里是想要的番茄,还是泛滥的土豆和胡萝卜。
4.蛤蜊炖蛋:“隔离等待“的上海话谐音。一位上海初中生与其父亲创作的同名沪语歌曲让改词走红。
5.omakase:日语单词,原指“无菜单,厨师根据当日食材即兴发挥做菜”,疫情期间变成了“搜刮冰箱,看看还有哪些能吃的,随便对付下”的做饭方式。
6.全家捅:上海于3月26日开展全市抗原检测,全家一起用棉签做咽拭子或鼻拭子称为“全家捅”。
7.鸳鸯锅:上海3月27日宣布自28日凌晨起以黄浦江为界,在全市范围内分两批实行分区封控,网友戏称浦东浦西分开封控为“鸳鸯锅”式隔离。
8.生活必需品:社区团购兴起后一些居委为了保障小区内部安全,倡导“非生活必需品”不团购,这也引起了对何为必需品的探讨。可乐、水果、矿泉水等成为讨论焦点。
9.硬通货:可以用来以物换物的通用型物品。根据价值判断的不同,硬通货主要是两个:热爱做饭党的葱,和“快乐水”可乐。隔离期间,还有人根据大家切实的欲望重新填写了需求金字塔:第一层蔬菜大米,第二层肉蛋奶泡面,第三层巧克力螺蛳粉冰淇淋粑粑柑茶叶蛋牛肉干,第五层蛋糕肯德基,而可乐站上了顶点。
10.6点: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每天早上6点钟生鲜App会释放运力。上海人民的morning routine,除了看“上海发布”的新增病例数,还有一项是看朋友圈里的人早晨又抢到了几根菜。
11.楼号:你的居住地门牌号,也是你在疫情期间的名字。小王或者小李,Lily或者Lucy,都不如3号楼604叫起来方便。后来还衍生出了以楼号为头像的团购群头像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