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5月35日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Rumu讨论 | 贡献2024年3月4日 (一) 02:39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5月35日.jpg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

5月35日在现实的时序里面并不存在,然而在中国的审查制度之下,网友用这一想象出来的一天,来指代发生天安门事件的6月4日,即通过5月31日加4天的方式来暗指6月4日,以避开审查。

1989年6月4日前后,中国首都北京和各地发生了血腥镇压和平民主抗议的事件。因此,在中国的互联网上6月4日成为了一个被审查的日期,由此诞生了无数隐晦的暗喻,指代这一天和相应的天安门事件。

此外,中国网民不断用各种隐晦词来指称八九六四和天安门事件,由此产生一系列衍生的互联网敏感词:

 六四:64、“5月35日”、“VIIV”(“6”和“4”的罗马数字写法)、“8平方”、“农历五月初一”(1989年6月4日为农历已巳年五月初一)、谐音“柳丝”。
 八九:把酒
 1989年:“民国78年”、“平成元年”、”那年夏天“
 天安门事件:“8平方事件”、“VIIV事件”、”坦克“、”天安门“、”金水桥事件“。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维基百科: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又稱八九民运、八九学运、天安門事件或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国官方称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广义上指1989年4月中旬开始的以悼念胡耀邦活动为导火索、由中国大陆高校学生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发起、持续近两个月的全境示威运动。狹義上指六四清場,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央军事委员会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和人民警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对示威集会进行的武力清场行动。 六四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該事件以武力鎮壓结束标志着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国大陆推动的后期政治体制改革失败,赵紫阳、胡启立、鲍彤等中共溫和派高层事後被撤职,而胡耀邦已在八六学潮後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於是1980年代被官方不同程度推動的自由化改革以及民间的“新启蒙运动”也就此停止,此後官方只批准了很少数量的遊行活動。不過六四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天安门清场后欧美等西方国家多对镇压行为表示谴责甚至進行制裁,亚非拉等地发展中国家多对镇压行为表示同情或者支持,而苏联及东欧国家看法不一,不過六四的慘痛後果令1989年年底出現自由化呼聲時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學運最終仍有多少影響到東歐與東亞的民主化浪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