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拳”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File:柯洁微博trolls.jpg| | + | [[File:柯洁微博trolls.jpg|350px|thumb|right|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柯洁在新浪微博使用emoji符号组成的“抽象话”讽刺“女拳”]] |
− | 在汉语中,“拳”和“权”同音。过去一段时间里,“女拳”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友用来形容他们认为激进的支持[[女权主义|女权]] | + | 在汉语中,“拳”和“权”同音。过去一段时间里,“女拳”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友用来形容他们认为激进的支持[[女权主义|女权]]或反对[[男性沙文主义]]的人。 |
− | + |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和坦率地说出生活中碰到的[[性别歧视]]和不愉快经历,反对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指责她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极端的“女拳”分子,还有人质疑她们加剧了社会撕裂。<ref>[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571627 BBC|当女权成为“女拳”:中国的女性主义者为何在互联网遭到“反击”]</ref> | |
有关中国社交网络“女拳”使用语境的观察: | 有关中国社交网络“女拳”使用语境的观察: | ||
− | <blockquote> | + | <blockquote>朋友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和中学生打交道。他说现在很多初中、高中的小男生,像条件反射一样,只要看到杀女的新闻或[[女权主义|女性权益]]的讨论,就嬉皮笑脸地嚷嚷“女拳警告”、“重拳出击”;看到一点为各类[[弱势群体]]正名的声音,就嚷嚷“傻逼[[白左]]”、“[[政治正确]]”。 |
朋友皱眉问他们:你们知道你们说的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他们也说不清,“B站上不都这么说”。<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52383.html 月神的竖琴:这代年轻所受到的毒害更深]</ref></blockquote> | 朋友皱眉问他们:你们知道你们说的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他们也说不清,“B站上不都这么说”。<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52383.html 月神的竖琴:这代年轻所受到的毒害更深]</ref></blockquote> | ||
第13行: | 第13行: | ||
有关“女拳”是否为“[[厌女|厌女情结]]”的观点: | 有关“女拳”是否为“[[厌女|厌女情结]]”的观点: | ||
− | <blockquote> | + | <blockquote>对这些使用“辱骂性词汇”形容男性和步入传统婚姻框架女性的女权主义者,网民们以牙还牙地说这些人是“女拳”主义者:走火入魔,过分强调女性利益,宣扬性别对立。这引起了许多“高知”[[女权主义]]者和“女拳”的割席,如虎嗅网上一篇文章甚至引用[[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来说这一批“女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厌女”,“将(未婚育)自己称之为女性,而除此之外的女性,就都是’他者’,甚至把她们开除出女性身份,代之以动物形象和器皿。” |
[[谭维维]]年末发行的《小娟》气势磅礴。如泣如诉的副歌中列举出中文中根深蒂固的厌女情节:“奻 姦 妖 婊 嫖 姘 娼 妓 奴 耍 婪 佞 妄 娱 嫌 妨 嫉 妒”。延续多年的对女性的“辱骂”却从未被质疑,而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而有的“女拳”词汇却在伊始就被分裂、被质疑。“女拳”并不厌女,而用看似科学的话语来压制这些对女性地位反思的力量才是一种厌女。或许所有的愤怒都有不理性的形态,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割席,而是去理解这样的愤怒,把愤怒梳理成一种清醒,再汇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61052.html 多数派|同一悲剧,上演继续—2020年性别大盘点]</ref></blockquote> | [[谭维维]]年末发行的《小娟》气势磅礴。如泣如诉的副歌中列举出中文中根深蒂固的厌女情节:“奻 姦 妖 婊 嫖 姘 娼 妓 奴 耍 婪 佞 妄 娱 嫌 妨 嫉 妒”。延续多年的对女性的“辱骂”却从未被质疑,而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而有的“女拳”词汇却在伊始就被分裂、被质疑。“女拳”并不厌女,而用看似科学的话语来压制这些对女性地位反思的力量才是一种厌女。或许所有的愤怒都有不理性的形态,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割席,而是去理解这样的愤怒,把愤怒梳理成一种清醒,再汇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61052.html 多数派|同一悲剧,上演继续—2020年性别大盘点]</ref></blockquote> | ||
第26行: | 第26行: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 | {{ #dpl: linksto = 言论自由|count=15 }}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第33行: | 第34行: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 | [[分类:网络用语]] | + | [[分类:网络用语]][[分类:女权馆]] |
2025年1月30日 (四) 22:46的最新版本
在汉语中,“拳”和“权”同音。过去一段时间里,“女拳”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友用来形容他们认为激进的支持女权或反对男性沙文主义的人。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和坦率地说出生活中碰到的性别歧视和不愉快经历,反对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指责她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极端的“女拳”分子,还有人质疑她们加剧了社会撕裂。[1]
有关中国社交网络“女拳”使用语境的观察:
朋友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和中学生打交道。他说现在很多初中、高中的小男生,像条件反射一样,只要看到杀女的新闻或女性权益的讨论,就嬉皮笑脸地嚷嚷“女拳警告”、“重拳出击”;看到一点为各类弱势群体正名的声音,就嚷嚷“傻逼白左”、“政治正确”。 朋友皱眉问他们:你们知道你们说的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他们也说不清,“B站上不都这么说”。[2]
有关“女拳”是否为“厌女情结”的观点:
对这些使用“辱骂性词汇”形容男性和步入传统婚姻框架女性的女权主义者,网民们以牙还牙地说这些人是“女拳”主义者:走火入魔,过分强调女性利益,宣扬性别对立。这引起了许多“高知”女权主义者和“女拳”的割席,如虎嗅网上一篇文章甚至引用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来说这一批“女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厌女”,“将(未婚育)自己称之为女性,而除此之外的女性,就都是’他者’,甚至把她们开除出女性身份,代之以动物形象和器皿。” 谭维维年末发行的《小娟》气势磅礴。如泣如诉的副歌中列举出中文中根深蒂固的厌女情节:“奻 姦 妖 婊 嫖 姘 娼 妓 奴 耍 婪 佞 妄 娱 嫌 妨 嫉 妒”。延续多年的对女性的“辱骂”却从未被质疑,而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而有的“女拳”词汇却在伊始就被分裂、被质疑。“女拳”并不厌女,而用看似科学的话语来压制这些对女性地位反思的力量才是一种厌女。或许所有的愤怒都有不理性的形态,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割席,而是去理解这样的愤怒,把愤怒梳理成一种清醒,再汇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