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新闻自由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Xinchen讨论 | 贡献2024年1月5日 (五) 20:10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新闻自由是指媒体和新闻机构在报道、传播信息以及表达意见和观点时,不受政府、政治势力或其他权力机构的干预、审查或限制的权利。这包括了媒体的独立性、言论自由信息传递的自由,以及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报道各种事件、观点和议题。

八人封口.jpeg
信息自由 口罩.jpeg

新闻自由的关键特征包括:

  • 独立性: 媒体应该独立于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能够进行客观、公正、不受偏见的报道和评论。
  • 言论自由: 媒体和记者有权在合法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批评,而不受到恶意干预或打压。
  • 信息传递自由: 媒体应该能够自由地获取、收集和传递信息,以便向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新闻报道。
  • 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有监督政府、权力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职责,能够揭露腐败、不当行为和不公正情况。
  • 公共利益: 新闻自由应该为公众的权益和社会进步服务,能够传递有益、有价值的信息,促进民主和公共参与。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1]

参见 记者节

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被指责多次侵犯新闻自由,限制言论自由和媒体报道:

  • 审查和封锁媒体: 中国政府通过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严格审查和监管,限制了媒体的报道范围和内容。许多国内和国际媒体网站在中国无法访问,而国内媒体受到政府审查和控制。
  • 封锁敏感话题: 中国政府封锁了许多敏感的政治、社会和人权话题,如六四事件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等。这导致了相关信息在中国的传播受到限制。
  • 打压独立记者异见人士: 许多独立的记者、作家和异见人士在中国遭受骚扰、拘留、判刑等。他们的报道、意见和言论受到限制,很多人被迫沉默或受到威胁。
  • 宣传管控: 中国政府通过控制官方媒体、宣传机构和教育体系,塑造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宣传信息,限制了多样性的言论和观点。
  • 外国记者限制: 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报道也受到限制。他们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才能进行采访,而有时他们的采访会受到监视和干扰。
  • 防火长城: 中国对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搜索引擎进行严格监管,以防止“敏感”内容传播,为达此目的,中国从1998年开始构建互联网防火长城,2002年全面投入使用。

敏感词:新闻自由

相关敏感词: 苹果日报

敏感背景

2021年6月22日——6月27日:苹果日报停刊事件的官方宣传相继放出,但因其提及的“新闻自由”一词属“高危”敏感词,一时间各平台几乎全部有关“新闻自由”的结果都指向了苹果日报。[2]

敏感测试

测试时间:2021年6月22日——6月27日

测试平台:新浪微博、百度搜索、微信公众平台、知乎、抖音、快手、豆瓣、Bilibili

敏感度:多样。各平台审查手段和标准存在差异,没有明确的“红线”。

微博检索“新闻自由”存在大量结果,但全部为来自官方的宣传内容。按时间排序,6月16日至27日间的数百条内容,几乎所有均为指向苹果日报的官方宣传文案,仅有3条内容为其他事件的官方宣传文案。大部分内容为25日发出,至16日后结果数量锐减,每日仅数条相关结果。

知乎相关结果较少,尤其是将范围缩小至一周内,除了将“新闻自由”与“西方”联系的宣传范式外,其他内容与考研相关。

抖音除近期指向苹果日报的宣传外,其他内容均为不相关。

快手禁搜“新闻自由”。[3]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務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