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屌丝,中国网络流行词。通常被用于社会标准下的失败者的自嘲或他嘲,自2010年开始流行。其字面意思为男性的生殖器毛发,后引申为“人生失败者”、“人生输家”、“单身汉”、“爱情输家”、“穷小子”、“LOSER”的泛称。
背景
该词源自百度贴吧中的争论,而后却被重新拾起并广泛使用,以自嘲的方式表达疏远和缺乏抱负。2011年底,屌丝一词在谷歌的搜索结果达到4110万,新浪微博搜索有超过220万条微博,该词也成为众多中国大陆男青年自嘲的常用语。网络上更是产生了一大批以屌丝为题材的影音作品,如《屌丝男士》等。甚至在2013年4月,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广告牌上也曾短暂出现过这个词。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日刊,曾表达了对于该词成为流行语的担忧。当它最初出现时,是一个极其贬义的词汇,指的是那些一事无成、一无是处的人。他们在“热情高涨“的中国社会里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地位。然而,随着中国社会问题的凸显,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现在却自称“屌丝”。因为他们拒绝认同追逐金钱荣誉的中国社会体制,或者痛恨共产党“赵家人”世袭特权。于是一种反文化的社会现象开始出现,当“屌丝”,不再是对自己的侮辱,而是充满自豪感。某种程度上,这与十年后出现的“躺平”,在逻辑上不谋而合。
然而,在习近平时代,是不容许讽刺存在的,尽管这是一种自嘲,因此,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官媒几乎将“屌丝”当作负面的抵抗力量,中国也于此拧紧文化领域的螺丝钉。
中国数字时代存档的一篇2012年的博文指出了屌丝文化的部分特征:
屌丝来自五湖四海,一般都是农村家庭或城市底层小市民家庭出身,有的十二载寒窗考上大学,攻读理科专业,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很是得不偿失;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师傅,或成了网吧网管,在城市的繁华之中分得一杯苦羹;或是无业游民,但是自己一般不愿承认,网上经常以自由职业者自居。就像一位屌丝自己总结的:“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吊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困厄的3本狗,专科狗。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屌丝喜欢用穷矮丑三个字描述自己,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高帅富。
屌丝,是中国普通人的鲜明写照,他们与任何宏大叙事无关。他们不再雄心勃勃,也并非北上广的白领精英。他们总是躲在餐厅的角落或电影院的后排,即使回到学校,他们也从不在聚光灯下崭露头角。当填写简历的 "成就 "一栏时,他们只能写上‘汽水“再来一瓶”获奖者’。
然而,也需要指出,屌丝文化的受众也由于强烈的厌女情绪而饱受批评,例如对于女性恶俗的“土肥圆”,“黑木耳”,“白富美”的类型物化。
屌丝,是一系列不满和自嘲词汇的开端。同样地,粗俗的 "屁民"、"韭菜 "、“人矿”,以及最近的 "孔乙己文学",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演示着中国普通人对于特权和社会分配不均的低声抗议。
中国数字时代
- 德国之声 | 长平观察:中国“屌丝”的“内卷”与“躺平”
- 【CDT百科】“屌丝”,十多年前的流行词如何影响至今?
- 网易 | 年终特稿:屌丝传奇
- CDT搜索:更多和【屌丝】相关文章
- 谷歌搜索:更多 CDT【屌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