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中国经济”是指中国大陆的经济总体,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总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重工业到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同时中国政府也正在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中国经济包括各个方面,不仅仅只是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和政策解读,既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也包括如就业形势、房地产市场、消费趋势等。经济发展对社会公正、环境保护和人民福祉等方面有深刻和重大的影响。
自习近平执政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与1990年代经济自由化的早期阶段形成鲜明对比,政府大力推行国进民退的经济政策,强力扶植国有企业,同时对民企进行规模性管控与打压,致使大量民企面临运营困难。从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进行贸易战,两国关系日益恶化,中美脱钩趋势逐渐成形,导致中国外贸出口量显著减少。新冠疫情期间,习近平推行三年动态清零政策,对民众进行强制隔离,许多城市全面封城, 这些过度防疫政策也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多方数据表明青年就业困难、通货紧缩、房地产暴雷、金融机构暴雷、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问题在经济,根子在政治》
2023年8月,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经济正式进入通缩,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1日刊登刘梦熊的评论《问题在经济,根子在政治》,文章认为令经济逆转最根本原因在政治。
刘梦熊说,“中国是当今世上经济被政治捆绑得最厉害的国家,没有之一!”随后,他回顾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历程,列举了此前中国经济上升的四大原因,以及当下中国政府的倒行逆施。
第一, 中国经济上升期主因是大陆政府政治上中止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解放了生产力。近年经济恶化,主因是政治上强化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是对的”、消灭私有制,强调斗争哲学,滥用国家安全、反间谍概念,对投资者和专业人士造成动辄误触法网的心理威胁,导致外商和游客对中国裹足不前。
尤其在层出不穷的各领域反腐败过程中,拒绝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反而套用政治运动形式,到头来治标不治本,腐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有甚者,视司法独立为所谓错误思潮予以批判,根本不能培育出以法治为基石的自由市场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1]
“公安稳股市,国安抓经济”
2023年12月13日、14日、15日,国安部连续三天聚焦经济,重磅发声。
12月15日,国安部在官方微信账号上发表题为《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的文章[2]。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经济领域日益成为大国竞争重要战场”,突出国安部门抓经济的正当性、重要性、紧迫性。
文章抨击:“各类意图唱衰中国经济的‘陈词滥调’不断出现,其本质是妄图以种种虚假叙事构建‘中国衰败’的‘话语陷阱’‘认知陷阱’,以持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道路进行攻击、否定,妄图对中国开展战略上的围堵打压”。
文章声明:“加强对经济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打好维护经济安全的“组合拳”;坚决依法打击惩治经济安全领域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安全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
2023年12月26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第一财经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的文章[3],该文谈及中国经济中的房地产、人口老龄化、消费不足等等问题,在讲到收入问题的时候,作者引用了北师大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数据: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9.64亿。
这篇文章迅速引爆舆论,随之而来的便是当局对该文的审查删除。
文中写道:
大家都熟知“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古话。我喜欢爬山,但内心一直不太认可这句话,因为从力学的角度看,爬山显然比下山累。但我有一次下山由于大意,下行速度过快,不慎摔了一跤,且后果严重,这才感受到古人说得有一定道理。如果遇到陡峭的山坡、湿滑的道路,下山就更难了。
……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要进入全球人均GDP排名前25%的经济体,也就是高收入经济体,难度很大。世界银行会不断抬高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今年7月初,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偏高收入、高收入”国家的最新标准,其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约等于GDP)必须超过13845美元,估计到2035年将调高至2万美元以上。
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收入分配问题是最难应对的。我曾做过统计,凡是人口规模超过1亿人的国家,大部分基尼系数都在0.4以上,说明人口规模越大,收入分配的“方差”也相应扩大。根据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我认为这些困难中的核心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既包括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也包括投资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投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与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有关,所以,关键还是要扩大消费需求,而不是扩大供给。而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如果通过扩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支出,推进财税改革等使得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且快于GDP增速,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又能改善,那么,产能过剩问题、外部环境问题、预期偏弱问题等都将迎刃而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这实际就是下山路上的三大隐患,要确保这三大隐患在经济减速过程中不引发系统性风险,则一定要给它们注入资金,确保有效需求充足。就像登珠峰成功后的下撤途中,一定要让队员吸氧和补充能量,有了充足体能,才能确保安全返回。
“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有9.64亿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3年12月26日发布《中国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21》。
《该报告》数据指出,中国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5.47亿人,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数为5250万人,月收入1090元以下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42.85%,若以1090—2000元作为中低收入者的标准,则该群体人口达3.64亿,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人数达到9.64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万海远和孟凡强发布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最为真实的现实国情”
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9.64亿”引爆舆论后,微信公众号“数据开放”也发布文章进行评论[4]。但很快原文就被删除。
文中写道:
这一数据引起外界热烈讨论。
文章说,这个数据是中国最为真实的现实国情。
绝不能忽略中国的分配结构仍然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事实,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还在生存线附近徘徊。他们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他们没有渠道发声,社会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这个社会沉默的大多数。
有人疑惑,中国真有这么多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
文章表示,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6亿人的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75.6%,这说明绝大部分低收入群体仍然分布于农村地区,城乡分割仍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另外,这6亿人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比重为36.2%和34.8%,说明中西部仍然也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来源。
这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6亿人中,成年人未婚的比例为19.8%,平均年龄为38.5岁。
从受教育的年限来分析,月收入低于1090元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5年,处于刚刚完成义务教育的阶段,说明这一群体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很低,其中小学及以下的比重为43.7%,文盲的比例也占到了9.6%。
总之,这6亿人的典型特征是,绝大部分都在农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口规模庞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负担重,受教育程度很低,大部分是自雇就业、家庭就业或失业,或干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9亿人2000块的月收入治愈了年度焦虑”
微信公众号“挪威TALK”也发布文章对该话题进行评论[5]。在这篇被404的文章中,作者除了表达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外,还质疑嘲讽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扭曲现象。
文章写道:
2021年的时候,董小姐曾经建议把个税的起征点从5000元拉到一万。这个时候后来引发挺大的争议,不少机构都调研了一下起征标准改变之后,符合标准的人群变化情况。
2018年8月31号,我们正式把个税起征点从每个月3500元拉到了每个月5000元。中信证券当年给出的数据是,如果按照个税起征标准5000元来算,符合起征标准的人口大概6400万。财政部门也有过一次统计,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之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是2018年的数据,怎么能代表5年之后的情况。确实不能代表,我也没有查到最新的数据。这个时候就要推出知名主播李佳琦的话:这5年工资涨没涨?
前阵子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想必大家在朋友圈都看到过,是一个叫闻会军的中年男人,这位大哥本职工作是在驾校当教练,爱好是跳舞和晚上发emo的朋友圈文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了:
自己的主号涨了470万粉,发emo文案的账号涨了170万粉,驾校的账号也有小100万粉,加起来接近700万粉丝。
这位大哥流量来了之后,立马就去开了直播,12月18号,两个号,两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2500万,12月19号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3700万,据说在这场直播中,广大网友刷了6000个嘉年华。
有人算了一下,每个嘉年华主播到手之后能有个1400元,6000个嘉年华,那就是800多万,于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大哥一夜挣了800多万。
中国数字时代
- 网民观点:中国经济是怎么被玩垮的
- 【图说天朝】网易最近怎么了?中国经济怎么了?
- 【历史的先声】为中国经济的民主而斗争
- 谷歌搜索:更多 CDT【中国经济】相关文章
- CDT 网站:【中国经济】相关文章索引
中国数字空间
- 404重点
- 6亿人
- APEC蓝
- Abel's 歷史研究室
- A股
- CPI
- LoveMattersPRO
- 一党专制
- 一目十影
- 三才新語
- 上海封城
- 且听且吟且怨亭
- 丝绸之路上的死亡
- 中储粮
- 中共版爱国主义
- 中南海侍应僧
- 中国农民
- 中国国情
- 中国威胁论
- 中国房地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经济光明论
- 中国股市
- 中國基層紀實
- 中美关系
- 中美意识形态竞争
- 中美脱钩
- 中美贸易战
- 中金郑雯露跳楼事件
- 串联
- 为国接盘
- 习近平"8·19"讲话精神传达提纲全文
- 产业结构
- 亲自部署亲自指挥
- 人民日报
- 人民日爆
- 人物真相
- 企业纳税倒查30年
- 何晓清
- 信女愿一生吃素
- 倒车帝
- 债务危机
- 傍晚穿过广场
- 免费午餐计划
- 党化教育
- 党性教育
- 全职儿女
- 兵器說
- 养老
- 养老金
- 养老金双轨制
- 农村老人
- 刘少奇
- 刘梦熊
- 刘梦熊:问题在经济 根子在政治
- 刘纪鹏
- 制造业
- 动态清零
- 卡玛拉·哈里斯
- 卡脖子
- 危害国家安全罪
- 卷躺润献
- 历史的垃圾时间
- 双非毕业生
- 反间谍法
-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帝王唱赞歌
- 叶如棠
- 司法独立
- 国内生产总值
- 国安部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 国情
- 国有企业
- 国进民退
- 城中村
- 复学码
- 大俗老张:学习雷锋好榜样
- 大尸凶:何以公平
- 天下说法
- 失业
- 孔乙己文学
- 孟加拉政变
- 孤独星球
- 官话集锦
- 对习近平的争议
- 小红书
- 小红书审查百科:一号舆情回查专项3月21日
- 小麗看一看
- 巴丢草:夹菜
- 市场经济
- 底层百姓
- 底层社会
- 开倒车
- 张伯礼
- 强制隔离
- 恒大爆雷
- 想当行长的小孩
- 成武县公报
- 房企暴雷
- 房地产暴雷
- 投资
- 指引
- 指明方向
- 挪威TALK
- 掠夺性财政
- 改革开放
- 政治体制改革
- 救灾捐款
- 数据开放
- 文革
- 新世相
- 新冠敏感词2020
- 新四大名表
- 李小乖:完鸟
- 李小乖:新业务
- 李迅雷
- 民主专政
- 民营企业
- 江西高校鸭脖事件
- 河南日报
- 河南村镇银行暴雷
- 法律不是挡箭牌
- 海阔天空
- 润学
- 润躺卷韭
- 涵子君
- 环境保护
- 生活贫困者
- 看桥员
- 社会公正
- 祈翠
- 离岸解密
- 私有制
- 空巢老人
- 突围先生
- 第一财经
- 红孩儿十八赢
- 纪实杂谈
- 经济增长率
- 经济衰退
- 经济通缩
- 网语集锦
- 美中科技合作协定
- 联合早报
- 股市暴跌
- 胡德华
- 自杀
- 自然灾害
- 菏东诗吼
- 营养餐
- 营养餐补助
- 西安封城
- 話題中國
- 计划经济
- 财主的阵地
- 贪污腐败
- 贫富差距
- 贺锦丽
- 资产负债表衰退
- 赋红码
- 躺卷润韭献
- 躺平叔带你了解真正的中国
- 过度防疫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通杀
- 通货紧缩
- 通货膨胀
- 重工业
- 铁岭发布
- 镜相
- 长颈鹿微博
- 阳光开朗孔乙己
- 阿平漫画:改革
- 陈品霖
- 青年失业率
- 青年就业
- 马振岗
- 高科技产业
- 魔都
- 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
- 黄奇帆
- 黄色小说
- 黎安友
维基百科:中国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计划经济模式,1978年改革开放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到90年代,经济还较落后,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经济开始提速,2000年時中国GDP为1.2万亿美元,人均僅為959美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積極融入世界贸易體系,大力發展制造业及出口加工貿易,2000年-2010年间,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中国GDP為121萬億人民幣,折合18萬億美元,人均GDP12741美元,跨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维基百科:中国经济)